网络清朗 自媒需自律
(原标题:网络清朗 自媒需自律)
违规发布时政新闻、恶意炒作低俗信息……
自媒体报道的界限究竟在哪儿?自媒体人应如何发声?今年春节期间,一纸整改令将这两个问题再次拉回到公众视野:
2月4日,北京网信办发布公告,资讯类视频平台梨视频被要求进行全面整改。公告称,依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梨视频在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资质情况下,通过开设原创栏目、自行采编视频、收集用户上传内容等方式大量发布所谓“独家”时政类视听新闻信息。这种行为属擅自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且情节严重。
自媒体诞生之初,秉持“人人都有发声的权利”,可谓冷眼旁观嬉笑怒骂快意书我心;但在实际传播过程中,由于监管失位、利益驱使,以及自我约束的懈怠,言论无度、无序逐渐暴露,笔走偏锋的“标题党”也成为众矢之的……
漠视规定“时政”新闻满天飞 在上述事例中,梨视频凭借其对新闻视频的敏锐把握,在短期内成功实现用户的高速增长,却也在不知不觉中逾越了自媒体报道的红线。同梨视频一样,面对纷繁复杂的题材和内容,时政新闻成为自媒体竞相追逐的一块诱人蛋糕。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由于时政新闻涉及党和国家的重大政策,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严肃性,国家对新闻网站、新闻单位转载和发布时政新闻有着严格的规定。依据2005年9月发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时政类新闻信息包括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
早在2014年8月7日,网信办就发布了《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按照规定,新闻单位、新闻网站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非新闻单位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转载时政类新闻。其他公众账号未经批准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
规定发布至今已两年有余,然而,“霸屏”朋友圈时政类新闻的公众号,却仍有许多未取得新闻服务资质,通过炮制夺人眼球的标题制造轰动效应,阅读量动辄上万,有些甚至达到“十万加”。以其中一家本土微信账号为例,该账号经常发布省内重大人事调整等时政信息,如《最新!这些干部要提拔,看看你都认识谁》等。记者从其登记资料上了解到,该微信账号主体为某商务有限公司,既非新闻单位或网站,也没有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是无权发布或转载时政类新闻的。近一周以来,一篇题为《山西一煤矿集团的处级干部有一两千人,原来是……》的微信同样引发上万转发。经查,该微信的发布账号是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情况下转载时政类新闻,并对标题进行二次夸大处理以博取点击量,不仅违反相关互联网规定,也容易误导公众,影响对新闻事实的判断。
失掉底线错把低俗当噱头 除了时政新闻,低俗化及新闻失实也是自媒体混乱生态圈中亟待治愈的另一顽疾。
《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注册账号时,应当与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签订协议,承诺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公共秩序、社会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等“七条底线”。
记者随机点击朋友圈中近期热文,低俗趣味和虚假新闻带来的负面效应仍在持续发酵。情人节刚过,一则题为《情人节全国抓小三视频曝光!看看谁最惨!》的视频被省内多家自媒体账号纷纷转载,视频中不仅有大量打斗场面,还充斥着污言秽语,对当事人面部也未进行任何处理,造成的社会影响极为恶劣。与之类似,视频《山西一女子传的2张照片,火遍全国!》也在众多本土自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迅速走红。看过才知,微信账号针对目标受众,在标题前冠以“山西”二字,实则内容与山西女子并无关联,而是一则“心灵鸡汤”式的视频摘编。更令人咋舌的是,该微信缩略图竟配以一美艳女子照片,借此来骗取关注,有违新闻伦理的同时也触犯了“七条底线”。
此外,还有一部分自媒体将车祸、火灾、跳楼等突发事件作为宣传噱头,并打上“独家”“现场图集”等醒目标语,对事故现场及当事人不经模糊处理直接发布,以血淋淋的画面渲染事故的惨烈程度。
自媒体人有自律才能有自由 自由不等于无序,网络也不是法外之地。山西省社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朱伊文表示,时政新闻的发布因其内容的特殊性有较高的门槛,网信办出台相关规定是为了更好地监督自媒体,杜绝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此外,为了提高点击量和影响力,盲目逐利的心理使一部分自媒体人丧失底线,炒作低俗信息,影响大众的情绪和判断。自媒体人应秉持新闻良知,铁肩担道义,做好行业自律,才能实现自身健康发展。
山西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研室主任鄢睿表示,凭借较强的交互性和自主性,数以万计的信息在自媒体平台上聚集再分发给不同的受众,使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和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的自由度很高,但是专业性不够。由于签发审稿制度并不完善,有可能会出现对新闻源运用不当、求证不利的情况。同时,大多数自媒体人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新闻发布的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难以保证,张冠李戴、夸大事实的情况时有发生,违规发布时政类新闻和低俗信息的负面影响尤甚。
鄢睿认为,相关的监管和把关需要及时跟进。一方面,应该建立网络纠错机制。网络发布平台提供者需要对消息进行核实,一旦发现违规新闻发布或低俗化音视频要及时屏蔽,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另一方面,自媒体人需要提高媒介素养和自律意识,吃透相关规定,根据要求,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行选择恰当的发布内容,对自身平台实现规范经营、有序管理;切实抓好内容安全,确保导向正确,做到风险可控,我们的网络环境才会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郭慧
(原标题:网络清朗 自媒需自律)
下一篇:浪潮中,如何站稳脚跟?